• 首页
  • 电视
  • 电影

花漾少女杀人事件

花漾少女杀人事件,花漾,花滑少女,Girl On Edge,Life on Edge

主演:张子枫,丁湘源,马伊琍,李孝谦,于之乐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25

《花漾少女杀人事件》剧照

花漾少女杀人事件 剧照 NO.1花漾少女杀人事件 剧照 NO.2花漾少女杀人事件 剧照 NO.3花漾少女杀人事件 剧照 NO.4花漾少女杀人事件 剧照 NO.5花漾少女杀人事件 剧照 NO.6花漾少女杀人事件 剧照 NO.13花漾少女杀人事件 剧照 NO.14花漾少女杀人事件 剧照 NO.15花漾少女杀人事件 剧照 NO.16花漾少女杀人事件 剧照 NO.17花漾少女杀人事件 剧照 NO.18花漾少女杀人事件 剧照 NO.19花漾少女杀人事件 剧照 NO.20

《花漾少女杀人事件》剧情介绍

花漾少女杀人事件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单亲家庭下长大的江宁(张子枫 饰)正为职业生涯的最后机会拼命训练,不料天才对手钟灵(丁湘源 饰)的横空出世,夺走了母亲/教练王霜(马伊琍 饰)的青睐,三人的关系开始变得扑朔迷离,一场“杀人”的致命意外正悄然上演……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蝙蝠侠大战忍者神龟消失的夜晚幽灵世界天无绝人之路3鬼作秀第三季春色漾荡空之境界未来福音extrachorus一周的朋友门徒撞机封神演义名扬四海天一生水弯道施公奇案2变异狂蟒2切尔茜·汉德勒:蜕变爷们儿她的私生活恩秀的好日子骗子第一次的辣妹麦迪逊小镇阿修罗道我为喜剧狂第四季痞子超神十八罗汉宝贝别害怕命运连结撒旦的奴隶2

《花漾少女杀人事件》长篇影评

 1 ) 比短评多了182个字,随手吐槽放这

这2小时90%的忍耐力来自于妹妹的脸,太太太漂亮了,完全无惧怼脸拍,到了余静萍都会因为镜头里的女孩少要点薪酬的程度。

但这剧本真成问题。

妈和孩子都变态不是问题,我们有爆裂鼓手撑着,但是请注意,真天才配上真变态才是好电影的前提,平庸配变态那是社会事件。

这片子里,江宁摔了多少,钟灵成了几次,在结尾之前,所有人只会觉得不行算了行吗?

放过彼此。

人格分裂也不是什么稀罕事了,但这部片子的人格分裂让故事很勉强,结尾之前,三个人没有爱意,花两个小时看三个没有羁绊的人发疯,最后用人格来圆,有强逼观众接受逻辑的嫌疑。

再者,虽然我们迷恋绩优主义,但依然是前两个小时看不出优在哪里,一直在失败,却一直坚持,高光的时刻隐蔽又稀薄,根本不足以支撑对成功学的实践。

最后,为了人物成长,两个疯子在赛前彼此交心,抛弃基本法实锤。

赛场上两个人格手拉手搞cp的时候,我认为不如江宁再杀一次更合适。

不是只有涅槃才是成长,再杀一次也是成长。

要坚定的做人物,而不是做套路,让疯子突然和解,是对人物的背叛。

想要赢这个主题已经无限下沉,本来应该是对生命的突破,但很多时候都没藏住谄媚的嘴脸。

也是很好的运用了反讽的修辞手法。

说了那么多,想到妹妹的脸,又觉得,也行吧,算了[叹气]

 2 ) 《花漾少女杀人事件》张子枫与张子疯

检验一个演员表演能力的一个很好方式,就是让她一人饰多角,而在这部电影里,张子枫就完成得很好。

可以说,她把握住了这个为她而生的表演机会,向世人证明了自己身为演员的能力,她完全当得起我心中这一代最优秀的女演员之一的位置。

从《唐山大地震》的惊艳出道,到《唐人街探案》的一笑惊魂;从《我的姐姐》到《盛夏未来》再到如今的《花漾少女杀人事件》,张子枫尝试了许多不同的戏路,同时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资源,她也用日渐精湛的演技证明了自己配得上这些资源。

今年戛纳以来,除了《狂野时代》,我最期待的电影便是《花漾少女》。

刚好两部电影的主演分别是我最看好的易烊千玺和张子枫哈哈哈。

《花漾少女》整片前段压抑,中段悬疑,后段正能量,是一部小而精的电影,当然小瑕疵也是挺多的,如部分地方逻辑难以自洽,正能量的部分太多导致影响观感,且后面揭露真相时用了太多笔墨这些。

但是毫无疑问,这部电影把张子枫的能力很好地体现了出来。

脸上沾血时的疯狂,屡受打压时的压抑,重见死者时的不解等等,导演也用较为细腻的镜头语言把这些更好的展现了出来。

bar里的灯光,训练室的灯光,赛场的灯光,一次次疯狂的练习,一遍遍的摔跤,碎裂的镜子碎片,赛场上的怼脸拍,偏执和疯狂的交织…张子枫是为电影而生的人,是一位十分有镜头感的演员,也是一位可塑性非常强的演员。

导演很好地把她的表演素养表现了出来。

可以看出导演的基本功是真的可以,把影片做得比较精致,确实是适合电影节的一部电影。

如今中国电影在重新走出去,我们不仅需要《封神》商业大片,也需要这种精致的电影来让我们获得更多的肯定,让我们优秀的演员被更多的人看到。

中国电影的黄金时代不再,我们出不了第二个巩俐和章子怡,但是我们还有张子枫。

 3 ) 东亚家庭的另一种注解

某种意义上,这部电影和《瞬息全宇宙》《涉过愤怒的海》,甚至《年少日记》共享同一个内核(如果这三部之一你喜欢看,那么《花漾》你应该也会喜欢;否则的话,大概率不喜欢)。

电影核心关键词:东亚家庭(脾气暴躁的妈妈+消失的爸爸+压抑的乖孩子),绩优主义,还有一点心理学。

我试图在不涉及剧透的情况下说明剧情:女主角江宁,专业花滑运动员,目标是拿到锦标赛冠军,否则就得退役。

女主角的妈妈,王教练,既带江宁,也带其他运动员,单亲妈妈,年轻时曾因生育中断运动员职业生涯,希望当教练再带出一个冠军。

因为妈妈平时育儿压迫,女主角就出了一些状况。

看完电影,我脑海里浮现的是这样一则现实社会新闻:妈妈是高中班主任,和丈夫离婚,独自带娃。

孩子在自己班上,正值高考,全班同学都很紧绷。

妈妈同时面临带班职场压力,和自己孩子的高考育儿压力,每天都阴着脸,说话没好气,孩子感觉不到关爱,高考成绩出来,离清北差5分,遂跳楼。

如果是这个社会新闻,拍成电影就略显平淡了(毕竟大家默认学霸心理脆弱,容易出事),于是,导演很机智的做了一些环节转换:把普通学生换成花滑运动员,班主任妈妈换成花滑教练,高考换成锦标赛,清北换成了冠军。

这样就多了视觉上的观影趣味(毕竟体育赛事比做卷子更有娱乐观赏性)。

话说回来,这样的现代家庭悲剧,是谁的问题?

妈妈缺乏情绪管理?

爸爸始终缺位?

孩子心理韧性太差?

可能都不是,借用《好东西》里的一句有梗的台词:“这是结构性问题。

”因为,我们的社会就是很在意他人的评价眼光,就是很崇尚绩优主义,所有人全部都要通过一个叫做“高考”的独木桥。

“高考”失败,人生就完了。

退一万步,孩子还没高三的,如果休学厌学,那也是完了。

事实上,我们的路真的这么窄吗?

电影有2分钟,导演给出了另一种隐晦的解法:女主角江宁在韩国参赛时,遇到了潜在竞争对手(忘记角色名了,称之为小A),小A正在被人群层层围住庆祝,江宁质疑小A赛前动了自己的冰鞋,作弊获胜。

没想到,小A说:我没有赢,我是倒数第二名,这些人都是来看我比赛的亲朋好友。

今天结束,我就退役了,我拿到了UCLA(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offer,就要去上大学了。

江宁,不是所有人都要跟你争的。

(这是全片我最喜欢的片段之一,价值观点题)是的,退役了,也没什么,也可以上大学。

休学、厌学、高考失败了,也没什么,也可以走国际路线。

前提是:家长要有钱,“托举”得起。

这就把孩子的压力,转移到家长头上了——首先,你得会搞钱;然后,你才能为孩子提供另一条路。

而不是任由孩子在独木桥上挤得头破血流。

我最喜欢的另一个片段,是关于女主角妈妈的。

临近结尾,母女世纪大和解,妈妈说:我总是说后悔生下你,生你毁了我的职业生涯,不生你,我会得冠军。

其实,不生你,我也得不了冠军。

这句话,引起了我(作为一个中年社畜老母亲的)深深的共鸣。

对于女性来说——生育确实影响职业生涯,所以我们天然的(至少是潜在的)会对孩子有一丝怨恨,觉得孩子抢走了我们一部分生命(尤其在爸爸不够给力的情况下)。

但其实,没有孩子,也许我们也不会是冠军。

有了孩子,孩子反而成了我们不如意生活的替罪羊。

然而,直面自己的反思,太痛苦了。

(但借用影片的价值观,我们也不需要每个人都是冠军,孩子是这样,妈妈也是这样。

不如意也许就是生活的常态,或者说,需要改变的是我们的心态。

)所以,社会主流价值观还是放在女性职场发展和育儿的对立冲突,这样反而比较和谐,简单。

我很喜欢《花漾》中妈妈的角色,她脾气暴躁,总是很疲惫,不够理解女儿,也不那么爱女儿,不够好,甚至有一点负面。

但这个人物,相当真实,她就是现实世界中的你我她,每一个真实的母亲。

一个彩蛋:看完电影,我开始在抖音小红书刷这部电影的宣发,看到一段导演周璟豪的直播切片。

要知道,这部片子是导演的第一部电影,而导演本人,更是实打实的真学霸——毕业于哈佛计算机系,在硅谷工作过,然后转行当导演。

他在直播中提到,他的妈妈在网上看到电影的一些片段,打电话来问,“有些片段想到自己,担心自己过往的行为影响了你。

”导演说,“你想多了,那都是虚构的。

”如此回应,很有智慧,我很佩服。

 4 ) 台词精炼、叙事高效,情节有bug但期待导演下一部

因为对哈佛哥很感兴趣再加上戛纳双周看了一些两极分化的repo,甚至还有说抄袭融梗的,很好奇所以去看了这个片子。

看完的结论是:1.片子虽然有问题但很值得看,我甚至会对导演有超越一般导演的期待。

2.跟《黑天鹅》相比,人物关系的设定有相似但人物性格本身不同,情节细节有相同但情节的驱动力不同。

3.前面的部分我给7.8分,反转部分倒扣2分,结尾把张子枫拍得很好,双人舞也很好看,再加1分多回来,综合下来我觉得6.8-7.2是合理的分数区间。

———————剧透预警——————1.为什么会对导演有很高的期待首先是因为台词写得好——这个“好”不是说他语言很华丽或者有很多爆梗金句,而是说角色的语言极其精炼。

就一两句话,既能推进情节又能塑造人物,还能拉扯人物关系,没有一句多余的。

我已经很久没有看到国内叙事效率这么高的剧本了。

比如:怎样告诉观众女主角是技术踏实但是因为发育和停练陷入技术困境,并且有一个令人窒息的母亲/教练?

(而且不能用画外音旁白)这事儿如果给一般导演(尤其电视剧导演)估计会从家里的场景开始拍,拍一堆母亲的唠叨,然后拍到冰场,拍一堆教练骂人。

然后再拍女主角在冰上滑不好但一遍一遍滑甚至还要拍女主角怎么在网上研究技术。

这样下来没有十几二十分钟收不了场。

周璟豪怎么拍的呢,女主角江宁台词具体说啥记不清楚了,但我记得是每起跳一次之前都有【一句】台词,目的是引起母亲/教练的注意,每摔倒一次之后说“再来”。

母亲基本不回话,也不给眼神,江宁跳成了她不会看,江宁跳不成她会有轻飘飘的一句挖苦,让江宁陷入一个巨大的被刻意忽略的极度不安全地带。

三次失败之后江宁自己说了【一句话】,“一次晚了一次早了一次轴歪了,再来”。

对自己的问题她判断得清清楚楚。

开头就这么一段,台词量很少但信息量很大,更多的时间交给了花滑训练的画面,不会让台词抢夺视觉输出,而江宁和母亲/教练这两个角色立马立住了。

再比如钟灵这个人物的塑造。

钟灵比女主角有天赋,比女主角放松,又跟女主角有一定友情。

但钟灵同时又是女主角江宁人格分裂后的自我投射。

对钟灵,江宁是欣赏、好奇、感激、同情、理解、警惕、憎恶甚至痛恨的。

传递这么复杂的情绪是很有难度的,但这个难不是难在观众【知道】江宁有这些情绪,而是要让观众自己【代入】江宁的情绪,观众不能只是旁观。

怎么写呢?

片子里是用钟灵跟江宁的对话,这个对话会让边界感强的人极其不舒服。

她是以一种侵入者、俯视者的姿态闯进江宁的生活的,一开口就是“你妈挺疯啊”“我只是玩玩”“你太紧绷了”“挺好玩的我想试试”,把自己的行为解释为玩,而对别人随意评价,是一种极度的居高临下。

钟灵台词也很短,看上去也很随意,但放进那个语境里,就是扎人的刀。

非常扎实、高效的台词写作。

我很期待周璟豪导演的下一部。

2.为什么说片子故事有问题问题出在人格分裂这个情节设计上,先梳理一下这个故事的主线情节:1江宁遭遇困境——2母亲无视——3钟灵刺激江宁——4谁是陪练的混乱与争执——5江宁加训——6江宁杀钟灵——7赛前发现钟灵没死、发现自己人格分裂——8比赛共滑自我和解。

1-6的节奏非常好,故事扎实人物关系微妙,拉扯感极强,但从7开始迅速崩塌。

为什么我会觉得崩塌了?

简单来说是因为没有铺垫,因为影片没有在真实与幻想之间构造一系列的逻辑冲突,让观众自己发现“诶?

这里有问题。

”影片是非常生硬地告诉你这就是人格分裂,观众接受就好。

我们来举一个铺垫做得很好的例子——《搏击俱乐部》。

这个电影为了讲清楚男主人公人格分裂做了多少铺垫呢?

a.首先男主人公的心理状态全都会以“自我陈述”的方式讲出来,从讲述方式上就暗示这是一个关于“我的感受”的故事。

b.影片一开头就讲到了男主人失眠六个月,让他觉得不真实很虚幻。

c.他很喜欢家具,看到阴阳图案的桌子就会买回来(阴面、阳面暗示他的两面性)。

d.5分40多秒电影就讲了男主角除了失眠还会嗜睡,会突然睡着在陌生的地方醒来自己却不知道。

e.男主角的第二人格泰勒(布拉德·皮特饰)还有了“女朋友”,泰勒会要求第一人格不能把自己的存在说出去。

f.男主角以为自己是与泰勒一起创办了搏击俱乐部,但其实只有他一个人。

那么随之而来的逻辑问题就是那些部下不可能不知道创办人只有男主角,但通过部下台词“Is it a test?

”可知男主角创造了test制度来消解现实中不合理性。

……片子里还有很多这样的细节,影片甚至有几个地方,导演突然把第二人格剪进去,只有一帧,不注意看根本发现不了。

第二人格闪现办公室正因为因《搏击俱乐部》把这些现实与幻想之间的矛盾问题【前置】了、【铺垫】了,所以观众自己能发现问题了,人格分裂结论是水到渠成的,也是【唯一答案】。

但《花漾》不是,至少我觉得这个故事换个结尾完全成立。

比如:最后结局改成比赛场上警察林立,江宁滑着滑着把冰场滑成血场,然后再切已经收拾好的洁白的冰场,白茫茫一片真干净。

跟前面的剧情有任何违和吗?

我觉得是没有。

说明人格分裂情节的铺垫是严重不足的。

(叠甲:没有说我这个结局更好的意思)3.到底有没有抄袭《黑天鹅》我昨天看完《花漾》回家,重看了一遍《黑天鹅》并且找了一下剽窃的标准:

能用来分析的只有标准四。

a.人物形象上二者不同。

黑天鹅的女主软弱懦弱,她是一个被母亲以爱为名管束、规训,进而又被男人引诱、规训,从一个套子钻进另一个套子但始终没有自我的人。

电影在呈现这种异化时用的是身体异化,即手指流血、背部长出黑色翅膀。

而花漾的江宁是虽然渴望情感回应,但本质冷硬决绝的,她始终都处在一个自我抗争但是自我约束的较为清醒的境况里(加上人格分裂就不觉得了,所以说人格分裂还模糊了形象特质而不是强化了)。

从这个点来说,人物形象很不一样。

b.人物关系和细节上有相似之处,但花漾并不是生搬硬套。

黑天鹅里Nina和Lily,就跟花漾的江宁钟灵差不太多。

黑天鹅里修补芭蕾舞鞋、受伤、去夜店、表现力都太相似了。

拍摄芭蕾和花滑可能都涉及到要用替身完成高难度动作的问题,所以镜头景别选择也很相似,只是黑天鹅明显更从容更老道。

但这些细节放进花漾这个故事里会觉得突兀吗?

不会。

因为这些细节都由角色属性来驱动:花滑运动员要不要磨冰刀?

花滑运动员会不会受伤?

一个从小练花滑的孩子会不会好奇别人的生活?

一个没有接触过炙热情感的女孩子想要有“女人的表现力”是不是有可能对示好的男孩子有憧憬?

———会的,都说得通的。

c.主题思想有相似但也有不同。

我觉得黑天鹅讲的是双重规训下女性的异化,是一种以爱为名义的压迫与摧残;花漾讲的是竞技体育高压下家庭关系的失衡,虽然也有令人窒息的部分,但这份爱是真实存在的。

导演想要表达的东西更像是自我和解而不是走向毁灭,就好像这种人格分裂是每个陷入相似困境的孩子必然经历的生长痛一样。

(好不好另说)所以我个人是倾向于有借鉴模仿的部分,但可能并不是抄袭。

终于写完了,会持续关注周璟豪这位好同志的!

 5 ) 当惯性轨道崩裂的刹那,你终于听见了自己骨骼生长的声音

看完点映好几天了,终于有时间来谈谈这部电影和这部电影里的张子枫。

(先叠个甲,不是专业影评人,不懂艺术也不懂花滑,第一次写长篇影评,只能从一个观影者的角度来谈谈我的感受。

首先,关于这部电影。

---以下涉嫌剧透-一开始就是冰上杀人的场景,整个场景空旷黑暗,钟灵脸上带着残留的笑意倒地,火红的头发和鲜血在冰上开出一朵花,旁边是继续舞蹈的江宁,漂亮地完成一套动作后,她终于滑向镜头,脸部沾满鲜血,带着一种得逞了以后的得意,慢慢的笑了。

之后就开始倒叙,时间闪回到比赛三周前(大概是这个时间),交代了人物关系。

江宁是一个运动员,少年时期的花滑天才,但随着长大来到了发育关,很多动作都没办法做到像小时候那样完美。

她的妈妈王霜是她的教练,王教练想要一个冠军,面对频频失误,几乎已经来到职业生涯终点的女儿,她选择忽视她,将目光投向了更加优秀的其他运动员。

而江宁面对职业生涯的危机,面对妈妈的冷漠,就像被抢走最后一口食物的小兽,张牙舞爪的赶走妈妈带的其他的运动员,她短暂地又获得了妈妈的重视。

钟灵,一个无比松弛但滑的很好的天才,忽然闯入了母女俩的生活。

江宁一面与她日益亲密,一面又对她的出现感到危机,当钟灵住进她家,替代她上冰表演还挑衅她时,江宁的不安到达了顶点,谋划了这场冰面的谋杀。

妈妈目睹了一切,选择帮江宁善后,江宁再一次得逞,独占了王教练和妈妈的心。

直到比赛前,江宁忽然又看到了钟灵,她明白这不对,要么眼前的是假象,要么过去是假象,或者关于钟灵的都是假象。

妈妈跟她坦白,她早就察觉到不对劲,但当她发现女儿成为“钟灵”时,滑的比“江宁”出色,所以,她选择将错就错。

江宁也终于敢正视自己的内心,正视自己的懦弱和胆怯,也正视了自己对冠军的渴望,说出了藏在被强势妈妈强迫表象下的心里话——“其实是我想赢”。

最终她也站上了冰场,和钟灵一起,酣畅淋漓地和自己比了一次,赢得满堂喝彩。

---剧情部分结束-这部电影给我的感受就是,比起在探讨花滑本身,它更着重揭示的是个体主体性和母女关系的问题第一,关于主体性。

江宁在前半段一直让我感觉是一个空心人,她的生活只有花滑,或者说只有妈妈,是妈妈从小培养她练花滑,她身上也背负着妈妈“差点拿全国冠军”的遗憾和期待,这样的高期待高压力,让江宁整个人都非常敏感多疑,觉得冰面上所有人都是来跟她抢妈妈,争冠军的。

她不是一个乖巧善良懂事的女孩,在从小残酷的训练中,她已经被塑造成一个“只想赢,永远想赢”的人,所以她会对妈妈喜欢的运动员耍一些心机,也会在没做好时不断找借口、发脾气,也会有懦弱、胆怯和虚张声势(首尔比赛时最明显,努力强撑,但沉重的呼吸和砰砰的心跳已经泄露了她的外强中干),但由于江宁的设定是十几岁的青少年,所以在她使坏的时候我又好像能隐隐约约看见一些幼稚的得意从她的眼中、嘴角跑出来,这更让我感觉到这是一个社会化程度不够,只知道花滑的小孩。

钟灵像她体内长出的另一个自己,有个性,有主见,勇敢,有性格魅力,有朋友。

她与钟灵的交锋,也是她与自己的交锋,从想要杀死钟灵,到最后两人在冰上起舞,接纳钟灵,我的感受是,这也是她找到自我,长出主体性的过程,她最后终于不是在替母亲滑了,她是自己想赢,自己想滑。

所以最后一场比赛的戏也和首尔比赛的戏完全不一样,一个是外界之声,声声入耳,压迫着她的神经,让她越来越沉重,越来越慌张;一个是除我之外世界其他的都不重要,我只要滑完这场比赛。

王霜看似是一个很坚定的妈妈、教练,但正如马伊琍老师在路演的时候说的那样,她也是一个没有自我的人。

江宁的生活只有花滑,王霜又何尝不是,早年花滑的训练,让她也只会向着那个目标奔跑,如果说江宁最后还明确了花滑就是自己的兴趣所在,是自己想要赢,那王霜呢?

妈妈想要女儿帮自己完成未竟的梦想,王教练想要冠军,那王霜想要什么?

她当时选择生下江宁是不是也是对花滑的逃避和挣扎?

我觉得王霜好像没有想清楚这个问题,但由于她的生活除了花滑之外什么也没有(这里推测,江宁的生活就是王霜十几年前的生活),于是,她只能继续追着之前的目标跑,这种偏执甚至让她不断地对自己的女儿进行“围剿”或者“谋杀”(可能这个词有点重,但我看到她选择让钟灵来替代江宁的时候,一下子出现在脑海中的一句话是——这是对江宁的灵魂谋杀),她爱的究竟是江宁这个女儿还是得不到的那个冠军?

而当母女两个人都是单向度的人的时候,母女关系就一定是畸形的。

电影中母女之间的争执,其实非常典型,在现实中的亲子关系中也能找到一些根源。

“你以为你还是十二岁那年,冠军随便拿吗?

你不拼一把你拿什么和别人比?

”(“你以为你还是小学随便玩吗,你现在不努力,你拿什么和别人竞争?

”)“你毁了我的职业生涯还不够,还要来浪费我十几年的生命吗?

”(“我为你放弃了xx的机会,全心全意照顾你,你就是这样报答我的吗?

”)······这些话在生活中听了也会觉得委屈,但好像自己可以默默吸收掉,当作什么都没有发生过就过去了,但是在荧幕上看到还是会忍不住心里一颤,不仅是为江宁,也是为自己。

当代际之间,都为着一个目标奋斗的时候,其实谁又能分得清这个目标究竟是谁的初心,在一个被推着走的环境之下,我们想要的,真的是我们自己想要的吗?

我想,这也是子枫说,江宁一定会走上这条路的原因——在自己的生命上,确立自己的主体性是每一个人都要面对的课题。

再补充一点,这部电影里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导演的个人风格和摄影师的功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观众看到的镜头是跟着江宁的感受走的,观众紧张着江宁的紧张,也快乐着江宁的快乐。

比如同样是场景明亮的花滑比赛现场,【江宁在首尔敏感紧绷时画面呈现的效果】,和【她最后为自己而滑的松弛时画面呈现的效果】就完全不一样。

前者呈现了看台的目光、妈妈的目光,看台的呼声、江宁的呼吸和喘气声,还有江宁怼脸拍时强撑笑意的嘴角,这时她的摔倒是慌乱的,是越摔越狼狈的;而后者呈现出来的是她轻盈的舞步,沉浸的笑容和飞扬的裙摆,能感觉到,当江宁在冰上起舞时,冰上之外其他人的目光都不再重要,即使摔倒了,也不影响她在冰上渐入佳境,完全忘我地、享受地完成了整个表演当然,我也能在一些镜头里看见陈正道的影子,尤其是旱冰和酒吧那两场戏,可以完全感受到他的风格,简直幻视盛夏未来。

几个演员更不用说了,子枫和伊琍姐呈现了与以往相比完全颠覆的表演,可以说改变了他们在我心中的印象,新人演员丁湘源也完全不拖后腿,非常松弛地呈现了钟灵的状态,为整个团队鼓掌👏👏最后,关于这个电影,我还有个问题。

影片好像没有解释为什么王霜让江宁停练一年,是因为发育关吗?

还是之前江宁就已经有了一些心理和精神上的问题所以选择停练,希望有好心人可以解释一下。

最后的最后,我想说说子枫。

其实看完这个电影,我就明白你为什么说从江宁身上获得了一些答案和力量。

因为,在某个程度上,江宁的困境也曾是你的困境。

在这部电影里,你以往总是圆圆的笑眼和柔和的脸部线条,在影片中却呈现出一种凌厉、锐利的感觉,当你说“再来,再来一次”的时候,能感觉到你已经和江宁融为一体。

我想,这时候,江宁的答案也是你的答案。

希望你继续在电影的世界里,好好地走下去,期待未来还能看见你的作品。

从电影院出来,楼下正好是一个冰场,当下我真的恍惚了几秒

 6 ) 随便写写吧

【有部分剧透,慎入】----在戛纳导演双周看了第二场。

怎么说呢,感觉前后像两部片子。

开篇就是冰刀杀人,一套冰上动作➕沾满血的面部特写长镜头,有种诡异的美,是让人眼前一亮的开幕。

之后时间闪回,开始铺陈人物关系和前因。

前半段,既能看到传统东亚家庭那种不惜代价,一代传一代地追求成功和完美的窒息感,也有青春片标准的“精英”与“混混”这种戏剧冲突拉满的友谊描写。

高压训练下依然没有进步的女主偶遇天赋拉满但家庭破碎的女二,随后跟着混迹酒吧夜店,看到这以为又是青春疼痛反抗原生家庭的套路之作。

但随着友谊加深,两人渐渐亲密,又让人一度怀疑是隐性拉拉片,在嗑着“回避依赖”和“直球女二”的糖,惊呼“国内也能拍这种题材了吗?

”的时候,女主突然嫉妒心爆棚刀了女儿,接上了开头那幕,然后妈妈出现负责善后尸体,之后上车对女主说话那个表情确实算是最几年华语片里心理恐惧经典镜头了。

如果电影停在“母女俩因为共犯,达成一致目标,在雨夜开车奔向新生活”这个画面,我将打五颗星:原生家庭造成的性格缺陷在快要被治愈拯救的时候突然反扑,继而激情杀人,并最后逻辑自洽:还是比赛为重,这种彻彻底底的疯感,真是太让人上头了。

可惜电影还在继续。

之后剧情对我来说可以算是急转直下:先是揭示了女二并没死,然后引出前面出现的女二不过是女主分裂出的人格。

伏笔妈妈去看医生,也并不自己生病,而是因为她注意到了女儿的精神分裂,但为了比赛,也没有及时让女儿治疗,而是陪她演戏。

看到这里,觉得怎么变成了花滑版《黑天鹅》。

虽然剧情能接上,但是就是俗气了很多。

再到后面女主跟第二人格面对面摊牌,过于直白的人格分裂描写,非常的乏味。

最后跟母亲互相倾诉,解开心结那幕,尴尬得仿佛在看春晚包饺子剧情。

看到这个“大团圆”结局,只觉得两分不能再多了。

一分给演员,演技还是在线的,开头女主沾血的笑和母亲收尸上车那个镜头都很动人。

另一分给摄影,花滑的长镜头和警察上门查毒,躲衣柜里看厕所镜子反射女二表情那个镜头还是很有意思。

如果停在杀人抛尸,为了比赛不惜代价这层,让人物充满“人性幽暗又低劣”的瑕疵,而不要用精神分裂这种用烂了的桥段去给女主做“无罪化”处理,那将是绝杀。

 7 ) 好(剧透)

很喜欢。

原创到底是什么?

我并不期待《花》能写出前所未见的情节,我只要让这眼前的一切能让我相信就好(而且幸好我并没有看过《黑天鹅》)。

马伊琍和张子枫的张力我非常喜欢,状态也极其好。

马伊琍对张子枫说话的口吻把握得很好,不是“生气”,不是“吼”,而是介于“命令”和普通说话之间。

张子枫身体上的表演非常出色。

滑冰场上,我不太清楚多少镜头用了替身,其中完全能看到脸能确认是她本人的镜头,都在通过四肢以及瘦弱的肩膀来展现情绪(尤其是在天花板上旋转那场戏)。

瘦弱,倔强,坚强?

很喜欢色彩上的设计,整体很暗,光的运用很喜欢。

“杀人”后母女坐在车里,马伊琍直勾勾盯着摄影机,光几乎只把她的眼睛和嘴勾勒出来,很恐怖。

在废弃商场那里我甚至觉得有点奇幻。

我从没听说过国内有人可以这样玩,但也还没完全脱离我的想象,因为商场里的扶梯,座位还是我熟悉的样子。

有种若即若离的感觉很过瘾。

第一场戏我就很喜欢,黑暗的冰场里,隐约有些光,远处又个红发少女,背景响起了爵士乐。

有一种“邪恶”感。

摄影师余静萍拍摄了《少年的你》,她很会用这种浅焦来展现细腻。

核心其实就是母女,反转其实把这个结解开了,我觉得挺好。

从头到尾,我带入进去了,我相信了。

在这一刻,是不是原创不重要。

国内版比戛纳版多了几分钟,我在想是警察的戏份吗,还是吻戏?

后者好像完全没有必要,这个男生匆匆来匆匆去,没有给我任何印象。

 8 ) 电影没有明说的暗线

王霜不仅作为职业运动员能力不够,作为教练能力也不是顶尖。

学员另攀高枝,江宁背后作梗是原因之一,但王霜本身的执教能力问题更大。

所以江宁无疑是悲惨的,出生时被母亲当做不能继续职业的替罪羊,长大后又要被母亲做局美其名曰逼迫激发潜力,实际是掩饰王霜自己执教能力不足。

江宁去旱冰场是谁告发的?

不太可能是她自己,更大可能是王霜本来就知道这个地方。

江宁第一次去旱冰场,是和幻想中的钟灵去的,这个地方大概率是王霜提起过。

更激进一点,王霜和江宁的父亲甚至可能就是在这,或者是在这种情况下认识的,进而导致王霜怀孕,然后放弃职业。

所以王霜在第一次见到真的钟灵的时候,叮嘱江宁不要和钟灵来往并举报了钟灵,因为她不想江宁走自己的老路。

江宁的精神分裂间接导致她滑的更好了,王霜从开始的惊慌到后面做局,并不是顺水推舟这么被动,实际上从知道江宁分裂出钟灵的另一个人格开始,王霜就开始计划了。

她逼迫江宁把钟灵这个人幻想的更完整,更强,更具有侵略性,初衷是为了江宁变得更强。

但到后面钟灵说,你能不能不要再挑拨我们的关系了,王霜才发现,江宁和钟灵,她只能留一个。

所以王霜让钟灵搬到自己家,让钟灵滑江宁的节目,进一步刺激两人的关系。

在雨夜发现江宁失踪后,来到冰场看到“江宁”滑过来的时候,她甚至更希望,被杀掉的是江宁,活下来的是钟灵。

但结果是江宁杀死了另一个自己,并且在比赛现场发现了自己的另一个人格,崩溃的她接受不了。

王霜为了安抚江宁,只能说自己是顺水推舟想要逼江宁变得更好,事到如今只想要江宁不想要冠军了。

她了解自己的女儿,江宁爱滑冰,只会滑冰,她一定会再站上冰场,只要江宁还在滑,自己就还有机会带出一个冠军。

所以,一切还是只为了她自己。

 9 ) 够胆!“原生家庭创伤”可以选择不和解

Rt,看整个片子最大的感受。

原生家庭在影视已经不算新鲜,多数无非劝人理解、拥抱亲情、选择和解balabala...但这一次不一样!!!

新人导演+00后阵容开始拯救“老生常谈了”。

总结:年轻就是敢干!!

这一次:我们可以选择不和解!!

Szd作为一个对“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感同身受的人,前半段很有共鸣,别扭的母女关系,关心里夹杂着私心,女儿渴望得到关怀,总想证明自己对母亲来说的重要性,却永远在被漠视情感需求。

一直等待着片子爆发对“原生家庭、中式情感关系”的强控诉,没想到导演透过江宁说着“是我想赢”、我们可以跟自己和解那一刻真的是灵魂触动,没能等到自己要的结局,但好像所有的委屈都有了情绪出口太多人说着“孩子是父辈意志载体”的伤,却从不曾说该如何治愈,好像只有学会跟家人和解,才能从根上被救赎。

电影里的母女主角,既说着父母的野心强加在孩子身上是错的,也表达了孩子从不只是“被动的”。

影片最后母女俩的对话,让人恍然大悟,之前所有母亲一角带来的窒息感,其实都是江宁的视角,是“我想赢”但却达不到标准的借口。

妈妈控诉孩子是毁掉自己职业生涯的“罪魁祸首”,女儿说着妈妈带给我窒息感、给我的压力太大,导致我滑不好冰,这一点上母女俩何其相似,但从人性角度又何其现实,毕竟比起承认自己不行,总是怪别人要更容易、心态上更能接受一些

这倒也让我想到一些很有意思的事。

现在网络上充斥着大量“原生家庭理论”:现在的你性格什么样其实早就注定、原生家庭缺爱才会一生去寻找认同、现在的你什么样要去溯源早期的家庭关系...瞬间原来我没有错、错的不是我给了所有人救赎,种种不够幸运不够努力的结果,都有了一口共同的锅——原生家庭。

甚至现在玩梗,也发着小孩哥给自己被家长收拾找好了借口,发着“窒息的中式教育”“长大我要离开不好的原生家庭”朋友圈文案。。

不排除真有奇葩家庭,但谁把ta当成借口谁知道,这些人里,哪一个不是世界上另一个江宁情感是复杂的,除了爱和控制,里面还掺杂了私欲。

王霜和江宁的双向控诉,其实都是把亲情当成了逃避无法实现野心的借口。

导演在片子里去不断解构“原生家庭创伤”,是更坦荡、更年轻锐利、直接剖开人性的态度,中式亲子关系真的不是一些人逃避生活现实的借口么?

比起当下人所说的,原生家庭可以远离、可以告别,电影传递着更深层次的,最重要的是我们要跟自己和解。

而对家人、家庭的态度......和解是一种选择,但我们也有不和解的权利

 10 ) 完完全全解释前5星的大陆院线的难能可贵 解释后3星完全毁了

完完全全的 “解释前”5星的大陆院线的难能可贵 “解释后”3星完全毁了 但我要给4+星 因为我太想肯定前半部分了太难得了 但不妨碍我200%的否定后半段的垃圾无语!!!

我要死了 真的跟所有人说的一样 刚开始巨好 后面突然开始解释和后面的片段 卧槽烂的跟屎一样看完了,我感觉好惋惜,好惋惜,天呐,真的像所有人说的那样子,前面很好,后面烂到不行,我操。

我真的感觉很惋惜前面的那一些就是在他开始解释之前的那些部分,哇,我真的觉得特别拍的特别好。

而且呢就是因为我今天用那个前阵子看到一个帖子嘛,就是说大家都给国外的太多包容度,给国国产电影包容度太少了。

然后然后前面的那些我如果作为国产来评的话,我应该是会给四星的,我觉得他真的拍挺不错的。

但是我想了想,你如果转换一种语境,我是外国人或者是我把它当成外国片来看,我真的完全会给他五星的,所以我都觉得哇,太好了,这部电影真的很好,结果没想到,我操。

我直接拉垮拉爆了,我操,拉垮拉爆了。

前面真的特别拍的特别好,就是两个女主之间哇,你真的分不清楚是虚是实,真的是虚实交错的。

在他给解释之前,这一些真的是特别完美,拍的特别好,特别好。

第一个就是这两个演员的演技都特别好。

两个人都完全演出了每个角色的完全的性格演的非常到位,非常好,而且这两个角色他们相互之间非常形成这种互补。

和对比。

他们的鼻子一个大一个小,他们的嘴巴一个内凹,一个外凸。

他们的头发颜色,他们的身高,他们的各种性格完完全全就是互补,完完全全特别好。

第二个就是他前面拍出了这种感觉非常好,真的,因为他没有给任何解释,所以你真的完全可以把它理解成两个人是同时存在的,或者两个人。

其中一个人是幻觉,就是他没给任何解释,就两个人特别自然的在那边流动,然后整个非常好。

第三就是整个情节都很好,而且体现的那些背后的一些痛啊,各种情感的变化,精神上的变化都很好,很到位,而且像很多情节他都完全不落俗套,就是刚刚女主说问那个他的队友是不是换了他的鞋?

然后队友说他是倒数第二名,他是最后一场演出,那个地方真的很不落俗套,他是很经典的。

这这部剧的一个案例就是他真的很多地方都不落俗套,他不按常规的来特别好,而且再来就是他的各种镜头都拍的特别特别好,他有的弄手摇或者是那种运动相机跟拍,或者是全景,或者是两个人之间出现,然后呢先聚焦一个人,那个人划走以后再去叫另一个人的这种动态的一镜到底的镜头也都做的特别好,总之他对镜头中理解也都做的特别特别好,很好。

我真的觉得特别特别可惜,他前面真的特别好看,特别特别好看,就是做的很好啊,哎呀,特别好,我真的都觉得说哇,这部片凭什么才7分多?

他真的五星完全可以的。

但是直到后面他开始解释的那些开始。

哇,我真的整个无语了,我整个无语了。

哎呀,就是完全没必要解释那些东西把这个又搞得很像那种大鹏岳云鹏会拍的那些脑残片,感觉在回忆之前的东西。

就很脑残,然后完了以后又说他妈妈自己也有问题,然后他又说他自己有问题,就是导演想把这个东西弄得很复杂,很有深度,但是他没这个能力呀,根本这段全部完全垮掉了,他不仅没演好,而且他不仅没把这个东西写好,而且就是我根本都看不懂他在这个语境下它是要表达啥,就是我都看不懂他的逻辑是啥,就是我不不想去分析它的逻辑,但是就是他逻辑让我乍一听我完全是一脸懵逼的状态。

以及到最后两个女主又在冰上共舞,然后呢最后他好像又成功了这样子,哇,这种真的太俗套了,最后完全毁了。

我本来都在想说前面这么完美,这么厉害的一个片。

他是怎么能上大陆的院线的?

以及说他是不是因为要上大陆院线,所以改了一个这么恶心的名字?

到最后我发现,哎呀,真的真无语,这个最后的结果真的太拉垮了,太拉垮了,整个毁掉了。

说说其他的就是这部电影真的拍的很好,镜头各种很美。

然后如果是在他解释之前的那些所有东西,我真的觉得他完全是可以给五星的,我会很推荐所有人去看。

(并且我今天真的很感谢我自己来看了,因为本来我昨天是要来这边看超人的,结果他突然可能一人一个人都没买票,所以他撤档了。

今天我刚好说来看这个吧,我一直不想来看,因为我感觉他就是黑天鹅加爆裂鼓手,所有人都这样认为。

并且在看的时候也确实有这样的感觉,对,这点我们待会儿再说。

然后但是今天我想说来了,然后看完刚好吃几口拌面挺好的,而且回不去。

那个岛外因为大大型堵车要开一个多小时,最后来看了,我很感谢自己这部电影非常适合在电影院看。

但是我建议是它的亮度可以再调高一点,它的暗度有点过于过于的低了,让人看不清楚。

他非常适合在电影院看飞扬成精,而且他节奏特别好,他的节奏特别好。

当然我所指的都是在他解释之前的那些,他很完美,非常好。

)并且子枫的演技真的很不错。

他把很多微表情,很多微情绪感情的变化很自然,以及他表现的特别的流畅,很好,很刻画进心里。

但是我觉得子枫的这个戏路有些固定了,对,从他刚开始唐探系列的到现在的很多都是演这种角色,他的戏路相对来说是比较固定的,但是嗯,就像我说的,如果是给国产多一点包容的话,子枫的这个演技真的如果是外国演员,我会给他极高的评价,对。

他跟浩存来讲真的是很厉害的,而且子枫确实大家都说他现在是断档新生代断档第一的。

这个能力了我觉得是值得肯定的。

以及女二,女二真的长得很漂亮,她不是那种很精致的漂亮,而是她真的很有气质,很漂亮,特别特别漂亮,而且搭配他的红头发太适合了,她真的太漂亮,还有他整个性格。

真的太漂亮了,完全不要圈粉,而且他也演的非常适合这个人物,虽然你可能看他演的嗯比较没有那么有活力,有生机,但这个角色他非常适合,非常适合。

然后马伊琍演的也确实不错,对,演的也不错,老戏骨,对,但是可能第一次这样看,他作品确实不错,没什么好挑剔的,对,但是但暂时没有太惊艳我的点。

以及这部电影其实它还是没有逃离开。

又在说的就是什么原生家庭的痛,什么两代人之间相互亏欠,相互影响,相互那个啥的。

所以我觉得实际上他完全没跳脱出这种大陆院线作品的这个桎梏。

还有就是我觉得他选这个花样滑冰作为题材真的特别好。

因为这种冰面上的冰刀的摩擦声,还有冰刀本身的锋利,它也代表了很多很多东西,它很有力量,很冰冷,很残酷。

以及冰面是非常的坚硬,这些也都是很有力量的。

他不像黑天鹅的芭蕾或者什么的,他这个真的是挺有东西的选取这个。

并且我觉得张子枫还有女二真的付出了很多努力哇,张子枫真的他那个花滑滑的很好,我真的感觉他受益匪浅啊,演这部剧。

他自己付出了努力,但是真的这个能把滑冰滑的这么好,真的很厉害,对。

(我看了一下原来女二是花样滑冰国家级健将感觉挺有意思的,我有点想了解这部电影它背后选角的这个东西,特别是关于女二的这一点。

选到这个角色真的很不错,很厉害,如果是导演用选出来的话,真的选的很到位,但如果是他自己报名试镜的话,我更觉得我他会很圈粉,我我真的被他圈粉了。

)总而言之,第一这部电影在解释之前是绝对绝对五星的,我肯定会推荐给很多人去看,太好了。

但是在解释之后完全拉垮他能得到三星,就是解释后那部分他可以得到三星。

所以综合来看的话,他确实是一个四减薪的一个水平,因为后面处理的太垃圾了。

但是我真的想给他四加星,因为我想把它剥离来看,我要肯定他前面那一段的价值真的拍的很不错,特别难得。

但是我是绝对200%否认他后面那一段的极差无比。

第二就是我确实我现在要培养我自己意识,就是说有些好的国产的东西我也要一视同仁,而不是这些东西可能如果是国外的,我会给五星国产的我很苛刻,只给四星,因为他拍的是我周围的生活,拍的是我们看得到的社会。

拍的是我们很习以为常的东西,而不是我希望用很公平的世界的视角来去看他,并且多一点鼓励。

嗯,嗯。

多一点多给一点机会。

(下次尽量不要来中山路的这个金逸影城了,真的太旧太老了,而且旧到让人觉得这里会产生犯罪事件那种。

而且他的各种银幕,各种设备也非常落后了,对,尽量不要来,但是你一定要来也当我没说,因为他体验感相比集美万达还要好一些。

《花漾少女杀人事件》短评

250614mk2 让人惋惜,看得出导演是想进业界而不是想拍电影,首作就被商业和能否在国内上绑架了吗。经费、场地、明星、电影节光环也拯救不了的灾难,导演的非学院派出身背景没有突破,只体现了手段的匮乏与俗不可耐,结尾的所谓“反转”只让人失望而不让人惊喜。全场看到第二次“我来处理”笑得很开心。

6分钟前
  • 一只jellyfish
  • 很差

#Cannes2025 融梗黑天鹅、爆裂鼓手、花样女王,没记错的话有几处分镜和黑天鹅都是一样的(什么世道了,连黑天鹅都成了被抄袭的对象),在此之上的一切其他讨论都无意义。说它内核不一样,是因为拼了好几部啊。不能理解双周为什么要选这部电影,太掉价了。

9分钟前
  • 静流
  • 较差

难看晕了,只有两人滑冰的时候可看

11分钟前
  • 我喝奶茶不加奶
  • 很差

诚实地感觉江宁说出那句“江宁是不是告诉你她杀了我”就够了,或者增加镜子的特写就够了,而后续还要不断地重复“你不存在”“钟灵是我幻想出来的”像唠叨的同语反复,像在精神分析中泡烂了生成的复制品,没有特别惊喜。结尾是老套的和解、进步、成长。当然值得惊喜的是江宁说“你需要我病了,就像我需要你精神病一样,我们都是一样的人”形成了微妙的平衡与张力,但也没有太多着墨了,惊喜三秒钟后就湮灭了。。

14分钟前
  • Sophie
  • 还行

《黑天鹅》2010年的,你2025年搞一个模仿版?创新的点在哪请问?从芭蕾换成花滑?

18分钟前
  • 好运的饼干
  • 较差

又是人格分裂(漏洞版)

21分钟前
  • 小猴炒狗
  • 较差

#2025Cannes#作为导演的第一部长片,用“惊喜”来形容毫不为过。剧本精密扎实,无论是概念设定、情节推进、人物塑造还是情感力度,都经得起推敲。从开场到结尾始终稳健,收得漂亮。导演非常聪明,没有落入泛滥的“母女和解”叙事窠臼,而是用几句对话,在原本已强烈的情感张力上更推一步,留下回味与思考的空间。以心理惊悚为类型框架,将商业性与艺术性融合得非常好,也精准捕捉到了女性之间那种复杂微妙的情感张力。三位女演员都表现出色,尤其是子枫妹妹,很多关键戏份的眼神,将天真、疯魔、病态与压迫融为一体。散场后再回味,觉得多了一丝感动:那些关于「假想敌」的钟灵的想象,是高压下扭曲失控的自我一次试图自救的「分裂」,「亦敌亦友」的女性友谊,最终成为某种接住破碎自我的安全网。

26分钟前
  • CosmoCandy
  • 推荐

黑天鹅,未麻的部屋,搏击俱乐部,爆裂鼓手。如果在摔镜子后就结束会更好。虽然拼贴痕迹有点重,但是我仍然觉得这部片子很重要的补充了华语缺失的一些东西,张子枫和另两位主演都演的很好。

30分钟前
  • Emotyn
  • 推荐

故事上有点《黑天鹅》的影子,但是又加入了“东亚家庭”这一元素。能从很开始的部分就很快猜出结局。不自信的自己和能力出众的自己都是自己,如何和自己共生共存好难。

33分钟前
  • DJ丶香蕉
  • 还行

演得超级好啊啊啊,结束时和旁边的法国人交流说子枫超级talented;导演教教我 非科班首作为什么也可以这么牛 色调好好 动作戏很难拍 最后结尾(好长)在我心里其实是减星的(但想到有龙标倒也不奇怪了…;其实有些片段挺不make sense的,但整体流畅度和完成度都很高(妈呀 子枫真的演的太太太太太好了吧(不过 这部还有lucky lu 戛纳你对于东亚人的故事只爱痛苦叙事吗

38分钟前
  • 10juaer
  • 推荐

#mk2 beaubourg cannes reprise 只有马伊琍台词听得清,看得好痛苦😅后半段剧情高速失控,演到第二遍妈说“我来处理”的时候全场爆笑了…

41分钟前
  • Papillon
  • 较差

应抄尽抄,大型缝合。从故事构想、人物小传,到所有的文本要素及视觉元素没有一丝一毫是导演本人的,原创性为零,请问属于导演的技艺和思想在哪里?这种拿来主义不仅仅局限在当代的美国新经典范畴,甚至还包括一些东亚电影。当分裂-分身梗显露真容作为情节反转给到观众时我都不会觉得有那么无耻了,毕竟影片从头到脚没有一处是自己的手笔。同样是来自三大系的国产犯罪片,正面案例就有《白日焰火》不是吗,尽管它有着拿来主义倾向,但这些最终都服务于刁亦男自己的表达。而这部作品不仅没有创造出任何新东西,就连自己的表达、立场也没有,所以它拍出来的意义何在?复制粘贴很难吗,其核心价值体现在哪呢?

46分钟前
  • 红酒与谋杀
  • 很差

视听语言和过程刻画都很棒,几个镜头随着滑冰转的镜头和近处模糊弹跳清晰的拍法记忆很深刻。但是最后母女和解,两个人格合二为一的背景立不住。本来前期铺垫是非常期待导演如何收尾的,有点虎头蛇尾了。子枫小小的头,圆圆的线条,但是锋利的五官,时不时透出来的天真,倔强阴狠,看起来怯怯的,反差感十足,不愧是电影脸。

50分钟前
  • SERENDI
  • 还行

DeepSeek级的剧本 能量在积攒的过程中又被不断地被抛出至消耗殆尽 表演是为数不多令人信服的动作

55分钟前
  • 被窝焖小狗
  • 较差

电影妥妥超低劣的copycat,一星给子枫的演技。这个片子简直就是抄袭缝合怪,《黑天鹅》60%+《我,花样女王》25%+《爆裂鼓手》10%+东亚原生家庭剧5%,粗糙的镜头语言,拙劣的融梗分镜头借鉴,作为新人导演就敢这么弄so big胆。这是一部绝对钉在耻辱柱上的作品。

60分钟前
  • 月下絮语
  • 很差

还可以更风格化一点

1小时前
  • 魏小河
  • 还行

视听格外成熟,但无论主动还是被动,所有注意力都被集中在了这个并不高明的反转如何解题和自洽上,让整个电影的格局和立意甚至走向了最初的反面。和张子枫的角色一样,这部电影过于紧绷,太像在做一道数学题。遗憾。 @Cannes2025_ThreatreCroisette

1小时前
  • Peter Cat
  • 还行

作为首作导演的完成度相当之高,张子枫和马伊琍的表演也堪称一流,喜欢这个故事里对母女关系的解读,不是女儿承载着母亲的希望,而是女儿和母亲一样都是badass women。结构上有一点借鉴《登堂入室》和《黑天鹅》,但这种故事结构单纯是非常好用,所以对我来说不构成问题。

1小时前
  • 仿生德语人
  • 推荐

剧本拖演员后腿,“解压”两段太刻板,结尾又过满

1小时前
  • 半盒积木
  • 还行

成熟,流畅,紧跟国际潮流的心理惊悚片,当然有很多《黑天鹅》的影子,但《黑天鹅》何尝没有《未麻的部屋》的影子呢,对于一个新导演来说,模仿从来都不是一个坏事,反而在模仿中形成了自己的表达才是最重要的。《花漾少女杀人事件》不仅仅和《黑天鹅》一样聚焦母女间扭曲的关系,它还通过母女共同的境遇,揭露出她们背后这一套吃人的体系。张子枫非常好,完全摆脱了少女感,她的表演和这部戏一起同步成长,戏路完全打开了,可见她是个有自己想法的演员。

1小时前
  • 天马星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