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FI film festival 2025// 感觉是对犯罪片的类型解构 喜欢导演的拍摄视角 其中犯罪的刺激行动本身并不酷炫 而是充满了荒谬和日常细节 但是还是不懂为什么要看一个巨婴罪犯两个小时,最后结尾的时候大概懂了,司法体系抓不到一个笨蛋抢劫犯但是抓捕抗议学生轻而易举 但还是觉得为了一碟醋包了一顿饺子 音乐真不错 我太爱Jazz了
34分钟前
Mouton Mouton
推荐
男演员那种颓废带点文艺的气质似乎很受导演青睐,又是盗墓又是盗艺
38分钟前
三秋即逝
还行
A / 《开展在即》之后的《第一头牛》。莱卡特似乎选择愈加克制对人物情感动态的铺展,而更加专注于在抽象的情景内对某种凝定而未知状态的直陈。开篇既是摄影机对人物的空间调度,也是作为父亲的James对妻子与孩子的调度:如何用声音吸引注意力,如何用视觉杂耍掩盖痕迹——而这场双重的调度则成为了全篇唯一成功的一次,在此之后仅剩下对“调度”失效的观测与见证。比如对物品迟缓拆分搬运的姿势,比如多景深分割出的近乎死寂的房间,比如怎么无法挡住的荧光和声响,乃至不得不汇入的人流:自以为能够完成一次最华美的调度的创作者,却在瞬间的外在强力下被捕获。或许真的是她近乎布列松的一次。
HK SummerIFF 2025 大概理解导演是想借小人物见大时代,反映70年代美国人们普遍迷茫压抑的社会情绪。预期到不是所有犯罪片都是紧张刺激的,也接受完全看人物表演来替代叙事。除了笨贼盗画的草台计划让人发笑,其余时间都聚焦和拉长盗贼的逃亡的琐碎日常,只感受到了笨拙,对人物状态的挖掘也就止步于此了。投奔朋友却被拒绝,走投无路妻子也无力帮助,这类设定好像放在哪个时代都可以成立。结尾混入反战游行队伍意外被捕的落点很巧妙,其余的冗长的编排就索然无味了。
well,no
这个爵士原声带太妙了,氛围连续性一百分。可惜太累了中间有点睡着,待重看。2025戛纳最后一部排片,看完出来红毯都收了一半
不是每一部能让你看睡着的都是好电影
#VIFF2025 再度类型变奏的莱卡特,轻松愉快但缺少了前作的锐利和对人物状态的挖掘,结尾收得干脆利落值得叫好。Josh的表演再一次让人失望,如果一直都这么浑浑噩噩游离在电影之外,很快就会被主流影坛抛弃了。
@ WRT.5
无人在意稀松平常的盗窃甚至有点浪漫?或者是生活的某种处方。清淡的荒谬始终都在,而一再逃亡的路上游戏似的偷盗都仍无人“看见”,直到结尾迫于生存升级为抢劫成功时,却被游行队伍的警察乌龙抓捕,而当主谋被带走,捡起帽子随手玩弄的警察,更像是主谋的“同谋”。结尾在这样轻松的结果,一边想拍手叫一个天道好轮回,又一边失去了对生命重量的感知,到底什么是轻松什么是沉重?又如此稀松平常地消失了。
前面真是给我无聊到了…最后一幕,呵,事情开始变得有趣起来了
从《开展在即》到《主谋》,莱卡特恐怕是当代影坛少数能以爵士的松弛和即兴精神驾驭影像的作者。但从《第一头牛》开始,她也被桎梏在某种历史真实人物的单义语境里,瓦解历史的叙事性,着力于对微观过去日常的建立,她是否真的抵达?还是说,历史的日常反而仰赖于一种更加剧烈的细节虚构,比如本片的最后一场戏?在这点上,一种真正即兴的表演空间,还有待于打开。 @Cannes2025_Bazin
谁在关心富二代废柴搞砸自己的人生?他们的无聊空洞自大不从来都写在脸上,还需要大荧幕多方位展示?另外配乐惨无人道,搞得人神经衰弱。
写了长评
BFI film festival 2025// 感觉是对犯罪片的类型解构 喜欢导演的拍摄视角 其中犯罪的刺激行动本身并不酷炫 而是充满了荒谬和日常细节 但是还是不懂为什么要看一个巨婴罪犯两个小时,最后结尾的时候大概懂了,司法体系抓不到一个笨蛋抢劫犯但是抓捕抗议学生轻而易举 但还是觉得为了一碟醋包了一顿饺子 音乐真不错 我太爱Jazz了
男演员那种颓废带点文艺的气质似乎很受导演青睐,又是盗墓又是盗艺
A / 《开展在即》之后的《第一头牛》。莱卡特似乎选择愈加克制对人物情感动态的铺展,而更加专注于在抽象的情景内对某种凝定而未知状态的直陈。开篇既是摄影机对人物的空间调度,也是作为父亲的James对妻子与孩子的调度:如何用声音吸引注意力,如何用视觉杂耍掩盖痕迹——而这场双重的调度则成为了全篇唯一成功的一次,在此之后仅剩下对“调度”失效的观测与见证。比如对物品迟缓拆分搬运的姿势,比如多景深分割出的近乎死寂的房间,比如怎么无法挡住的荧光和声响,乃至不得不汇入的人流:自以为能够完成一次最华美的调度的创作者,却在瞬间的外在强力下被捕获。或许真的是她近乎布列松的一次。
无法欣赏整个电影就像吃一顿没有调料的饭 冗长 寡淡
团队很出色能实现导演在视听上的想法,但可惜导演火候远不够真正完成作品,只能传达一点微弱的情绪,有点梅尔维尔盗窃片的情绪,有点公路片的情绪,多亏了团队怀旧的氛围做得很出色。
在平遥看的第二部
nziff 一个笨贼
HK SummerIFF 2025 大概理解导演是想借小人物见大时代,反映70年代美国人们普遍迷茫压抑的社会情绪。预期到不是所有犯罪片都是紧张刺激的,也接受完全看人物表演来替代叙事。除了笨贼盗画的草台计划让人发笑,其余时间都聚焦和拉长盗贼的逃亡的琐碎日常,只感受到了笨拙,对人物状态的挖掘也就止步于此了。投奔朋友却被拒绝,走投无路妻子也无力帮助,这类设定好像放在哪个时代都可以成立。结尾混入反战游行队伍意外被捕的落点很巧妙,其余的冗长的编排就索然无味了。
#SummerIFF2025 以利落如舞的盗窃惊艳亮相后,很快向笨拙与混乱塌方。倒霉的盗贼在经历一连串逃脱后被街头运动横插一刀,这种政治的闯入则让结局彻底滑向了罪有应得与阴差阳错并存的荒诞之中。
#Cannes2025@ Theater Buñuel复古小片,鼓点与笨贼跳不协调的舞。局部讽刺比较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