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手机的众多问题,时间将证明一切

  备受业界关注的小米手机日前正式公开销售,也“成功”联姻运营商,可谓风头正劲,但其背后的危机隐患也悄然浮现,资金断裂、供货吃紧、员工涣散让小米手机的后续发展举步艰难。

  小米被指销量作假 真正用户无法预约

  虽然小米。”者费消科技董事长雷军称此次备货量参考了淘宝手机iPhone 4销量,并声称自己“不忽悠”,但仍然被网友指责“饥饿营销”、“欺骗消费者”。

  实际上,小米手机货源问题一直备受质疑。从10月20日面向预订用户开始发售后,小米至今一直未完成规模出货:从预售配额第一周每天1000台、第二周每天2000台、第三周每天3000台,和9月5日预订时宣传的2天超30万预订的需求形成巨大反差。在此期间,小米还宣称受泰国洪灾带来影响,在电池供应,封装等方面遇到困难,暂停发货5天。

  直到11月10日,小米手机才宣称前期遇到的生产问题得到缓解,这已经距小米手机正式发布时间相差了近三个月。业内人士对此表示,小米手机作为一个新的手机品牌,用户群是一个相对年轻的特定人群,与其他手机品牌相比并不广泛,在生产问题刚得到缓解不久就宣布凌晨3小时内销售“10万库存”,也就意味着3小时内“吸金超2亿”、每小时销量超3万,这个数据本身小米在官网是可以自己操纵的,本身“水分很大”,“实际真正接受用户预订数量可能不足其宣传的1/10”。

  雷军则对此回复称,其中可能有黄牛在搅局。小米总裁林斌则并不认同,但随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林斌坦言“还无法确定小米手机网上购买人群的结构”。

  小米手机“过度营销”风险渐现

  国内著名电信专家、北京邮电大学教师曾剑秋认为,小米这个手法并不太新鲜,非常像苹果手机的“饥饿营销”,苹果手机也是这样,限量销售要消费者去等待。

  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易则对此表示:“我不是雷军,看不到真报表;我也不是方舟子,没本事打假;但是我的直觉告诉我,这又是一次低成本高效率的炒作。所以,我越来越坚持认为,小米最值钱的就是它的营销团队。”

  不过,对于小米手机的营销策略,业内手机厂商人士对搜狐IT表示:从雷军本身来讲,并没有传统手机的生产经验,小米手机身上更多的是体现了互联网公司做产品的经验,在立项的时候就开始炒作,在工程机期间就开始曝光,在没有任何量产机型的情况下就宣布正式上市时间。

  但真正的手机制造业与互联网虚拟产品并不相同,小米后来也在量产过程中遇到了诸多问题,然后通过各种借口来拖延用户时间,并通过不断曝光来继续吸引眼球。雷军及其营销团队想学苹果,但两者差距显而易见:苹果也在做饥饿营销,但整个环境是可控的,供货也是可以跟上的,不会是一直断货,也不会对消费者屡屡跳票而数月得不到解决,小米的营销案例,是在“冰面上跳舞”,在传播的同时也会冒极大的风险。

  业内著名电信专家项立刚之前也曾对此表示:“很多人说小米营销是成功的,我有不同意见。我认为小米是“过度营销”的范例,产品未出,生产没有底的情况下,过度的营销,把自己置于关注中心,又无法及时提供有品质保证的产品。营销是必要的,过度营销会适得其反。”

  成本过高,将面临资金断裂
  小米公司成立于2010年4月,自称是一家专注于高端智能手机自主研发的移动互联网公司,由前Google、微软、金山等公司的成员组建,目前已获得两批融资共4100万美元(约2.58亿元左右)。
  经过了1年4个月的准备,2011年8月中旬,小米手机正式对外发布,售价1999元。
  按照小米自己提供的数据,起初预订量超过了30万台,从10月20日开始小米向近30万预定用户发货,中途由于泰国洪水,配件供应不足等问题,小米手机暂停发货5天。恢复发货后,11月19日之前,每天发货不超过2000台,从11月19日之后至11月29日,每日发货5000台,11月30日之后每日发货8000台,从12月5日开始每天发货1.5万台,12月18日起开放购买。
  12月18日凌晨,小米手机正式网售,开放3小时后小米贴出公告自称10万库存已售罄。
  暂且不说小米手机的营销模式,一位知情人士向腾讯科技透露,截至目前按照小米公布的发货量来看,共计出售了约30万部,而实际真正到用户手中的不足20万部,每部按2000元价格计算,如果款都到的话小米收入在4亿元左右。
  从小米手机硬件成本上看,近期有媒体报道其拆解后物料成本不超过900元,雷军在腾讯微博也斥责了这一说法。腾讯科技也从一位从事多年手机制造的业内人士了解到,从目前的小米配置来看,硬件成本应该在1300元到1500元之间,如果抛去硬件成本的话,以目前小米手机的销量计算可得其毛利润在1亿到1.4亿元之间,如果再算上产品服务、售后,物流配送等,其最终利润不会低于1个亿。
  此外,在看人员成本上,2010年后半年,雷军、林斌等绝大多数时间都在忙于招聘,并亲自面试,甚至不惜双倍薪水挖取人才,截至目前,小米公司约有200人左右,以研发居多。
  据腾讯科技了解到其员工平均工资在2万左右,这里并不包括雷军苦心挖来的多位高管工资。以此计算,其人力成本一个月400万元,一年约是4800万元,加上高管等一年总人力成本接近1个亿。
  综合计算,每年高额的人力成本加上产品硬件成本小米公司需要付出超过2个亿,以目前小米融资情况来看,即将面临资金断裂。
  对此,雷军也似乎觉察到了这个问题,就在昨天,小米科技宣布获得了新一轮融资,不过,高额的运营成本、供应链费用加上对手机产业理解力、控制力的浅显把握,雷军的这根“救命稻草”也恐难撑住多久。
  供货吃紧,缺乏产业合作保障
  有关数据显示,2011年全球手机出货量约为16.5亿部,其中智能手机的渗透率达36%,即约为4.5亿部。
  而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发展速度更是让人惊叹,2011年第三季度中国智能手机销量达到2390万部,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智能手机市场,到年底这个出货量将达到4500万-5000万部,到2012年则将会增长近一倍,超过1亿部。
  从品牌格局来看,以诺基亚、摩托罗拉等为代表的外资企业占据了出货量的70%以上,年出货量均在2000万部之上,以中兴、华为等为代表的本土企业也正在后继发力,年出货量也均达到了1200部左右,有数据显示到2012年,华为与中兴合计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超过5000万部。
  中兴通讯执行副总裁何士友在近日接受腾讯科技专访时也表示,中兴2012年智能手机出货量目标将在2500万部左右。
  反观小米公司,今年8月才推出手机,截至目前,已过去4个月,小米自己给出的数据是发货30万部,对比传统手机制造商的出货量,真可谓沧海一粟,从长远意义来看,对行业影响也是微乎其微。
  而之所以近期备受用户关注,这和小米手机低价策略以及模仿式的饥渴销售大有关系,低价的策略适合中国人的消费心理,不过低价背后售后服务保障让人不得不担忧。
  援引产经观察家曾高飞在接受IT商业新闻网采访时的表述,小米手机的成功之处在于网络炒作的成功,而并非其手机本身的成功。“小米手机的考验在于规模销售以后,如果手机质量和应用没有卓越之处,售得越多,危机越大”。
  而除此之外,腾讯科技也了解到另一个小米手机存在的危机,就是供货链的保障。众所周知,传统手机商与芯片以及其他相关合作伙伴都是有着多年合作关系,彼此已经形成稳定的供求关系。
  如以国产手机商中兴为例,每一年年末中兴和高通等合作商都会签订下一年手机芯片需求量,而这个量大多是上百万级别,甚至上千万,而中兴付给合作商的费用也会分阶段付完,因为彼此有着良好的合作保障。
  相反,小米手机的极少出货量以及与产业链各环节合作商远没到那个份儿上,自然就要先付费,而且也没有建立起良好的供求规划,一旦遇到芯片采购量高峰期,小米手机的供货也将随之奔溃,后果可想而知。
  以此计算,小米手机成本大约在1300-1500元间,每10W台就要向上游供应商一次性支出不少于1亿现金,利用网络快速销售是了尽快回款,如此看来,其资金链条存在很大的断裂隐患,以这样的出货量及供应链雷军还自称小米手机已比肩国内一线品牌。
  而小米手机与联通的“联姻”似乎从表面上解决了这个问题,一位业内人士向腾讯科技坦言,小米以为有了一定的量采,有了规模,自然会形成后续的保障,不过孰不知和运营商走产品定制路线,已经是薄利,况且联通也只是尝试性的合作,所以小米面临的问题依然无法从根本解决。
  员工疲惫,感觉发展前景渺茫
  此外,公司员工也有不同程度的担忧,腾讯科技从其内部员工也了解到,小米公司员工的作息制度也不同于其他公司,采用6X12小时,即一周上六天班,每天早10点上班到晚10点下班,遇到发货期加班过12点很平常。
  据另一位内部员工向腾讯科技表示,他来公司不到半年,之前也在相关行业工作过,看到小米公司目前的运营和工作状态,个人觉得发展前景渺茫,所以已经打算辞职另找工作。
  分析人士称,单靠性价比的原件组装战术和安卓改造战术是可以做出一部手机,低廉的价格是可以让人心动,但现在的消费者更注重体验和服务。
  而腾讯科技一项网络调查显示,在超过3万人的调查中,近六成网民表示(58.44%,18784人)不会选择购买小米手机。不过,小米手机创下了国产手机的销售新模式,但能否持久,还要看能否彻底解决上述危机。
  (部分转自:腾讯科技)

评论(0)